传承陈氏中医眼科百余年积淀之学术精华,师国内众家学术流派之长,集六十年临床经验于一体,我院中医眼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。科室运用中医理论治疗,在黄斑水肿、出血性眼病、葡萄膜病、视神经疾病等方面,具有显著的诊疗特色和临床优势。其“中医特色治疗室”将中医丰富的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,多方法、多途径的综合治疗,显著地提高了眼科临床疗效。
在继承发扬中医传统熏洗眼法的基础上结合超声雾化原理,使中药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被破坏,使之成为微烟的雾滴,通过导管输送到眼睛,达到局部治疗目的。
用中药配方热熏患者双眼,通过中药及热效应共同作用,激发眼部气血,促进药物中有效成份渗透入局部病灶,发挥功效,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。
经络是运行气血、联系脏腑的体表以及全身的通道,是人体的调控系统,通过针刺穴位,可以疏通经络经气,平衡人体阴阳,调和气血。“十二经络,三百六十五络,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,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睛”,眼睛和经络关系密切,在眼周施针可以促进眼部周围经气的运行通畅,改善眼部微循环,改变视觉电生理,提高新陈代谢,激活神经细胞。同时配合体针,整体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。
是已故著名针灸临床家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新的微针疗法,以脏腑辨证为基础,通过观察白晴络脉形色的变化,用八卦划区对眼区进行划分,并针刺,来治疗临床眼病以及各种内科疾病。
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,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,.具有温阳补气、温经通络、消瘀散结、补中益气的作用。作用于头面部则可以加速眼周血液循环、改善眼部不适,作用于躯体其他部位则可以调整机体亚健康状态及各脏腑的功能。
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。雷火灸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,药物燃烧时产生辐射能量(红外线和近红外线),在施灸部位形成高浓药区,在热力的作用下,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。起到疏经活络、 活血利窍、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。
通过局部刺激和经络传导,达到调整气血、消炎止痛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散结的作用。
用“三棱针”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,放出适量的血液,通过活血理气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具有消肿止痛,祛风止痒、开窍泄热、镇吐止泻、通经活络之功效。
疏通腠理、透邪外出,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,促进周身气血流畅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即头面按摩。运用推、按、点、揉等手法,促进头面部的微循环,舒筋活络,消散瘀滞,醒神开窍。
是针灸学理论、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,通过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,以产生生物物理作用变化和化学变化,将其刺激信息和中药药物,通过经络传导,而达到治病的目的。
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,把药物研成细末,按不同疾病用水、醋、酒等调成糊状,再直接贴敷穴位,几小时后取下。用具有增强抵抗力、防病治病的作用。
是用针具将羊肠线埋入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。将针刺疗法中的进针、留针、行针、起针合为一体的针刺方法,可以获得长效针感。
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特制的小型针具,用于固定于穴位所在部位的皮内或皮下,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。能给机体弱而长时间的刺激,调整经络脏腑功能,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耳穴即耳廓上的反应点、刺激点。当人体有疾病时,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,如:压痛、结节、变色等,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(耳穴)来防治疾病。
除寒祛湿、疏通经络、祛除瘀滞、消肿止痛、拔毒泻热、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、缓解疲劳、增强体质的功能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辨证选用不同中药液,通过水的温热作用,借助药物蒸气和药液熏洗,刺激足部各穴位,具有理气活血、引火归元等作用,使人体疏通腠理、透达筋骨,达到改善机体新陈代谢,改善视网膜、视神经功能的作用。适用于各种气滞血瘀、气虚血淤及阳虚寒凝所致的各种眼部。